道通天地,只缘书香飘四季;仁贯古今,长愿典馨沐一世。6月15日下午,应我校科技处和我院邀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原西北大学副校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著名古代文学研究专家、西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我院特聘兼职教授李浩先生来校,作了题为“经典阅读四题”的学术报告。
报告会前,校党委书记刘彬、纪委书记王启和会见了李浩教授,并与李浩教授就学校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李浩教授还考察了我院学术研究中心,听取了学院党政领导关于硕士点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情况汇报,对我院中文学科近年来的发展势头和所取得的科研业绩予以充分肯定,并就下一步的师资队伍建设、学科方向整合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
我院兼职教授李浩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任西北大学副校长,现为西北大学汉唐文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曾获得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著有学术著作《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唐代园林别业考录》《唐诗美学精读》,随笔散文集《怅望古今》《课比天大》等。曾三次荣获陕西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两次获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多次应邀在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香港、台北等国家或地区讲学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在国内外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享有盛誉。
报告在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中开启,李浩教授结合自己30多年研究古代文学的学术历程,以及在国外多所名牌大学讲学的丰富阅历,以源自人类“轴心时代”的中西经典为切入点,援引孔子、朱熹、叶嘉莹、培根、美国学者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等典范个案,围绕如何界定“经典”、阅读的广义与狭义、特别是经典阅读的方法、价值、类型、途经等诸多方面,纵论阅读经典,可谓“极高明而道中庸”。他还对经典阅读一定要凸显阅读者的生命主体性,经典阅读的博览与精研,以及经典阅读关乎个人的提升、他人的度化、民族文化的承创、人类整体的文明进步、度化、创造等,因此可谓技近乎道,予以深刻、鲜活、独到的阐释。结合当前习总书记关于文化强国建设“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重要论述,他语重心长告诉师生们要立足阅读人类文化经典,珍惜年轻时阅读的黄金时期、不断向人类文化“金字塔”峰尖奋力攀登。
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儒雅风趣的李教授侃侃而谈,讲授经典阅读的要义,并与师生们真情互动,导引我院及文科类学生坚守经典阅读的知识信仰。李浩教授的报告深刻隽永、视野恢宏、诗意葱茏,不时闪烁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受到在场师生由衷赞谈。现场互动时,他对师生提出的阅读经典的热点问题也予以深入浅出的解答,一再鼓励大家,在人类知识日益碎片化阅读的乱象中,一定要沉下心来,学以为己,永远对经典含英咀华。
报告会由院长王刚教授主持。他在报告前介绍了李浩教授的学术成就,在总结报告时指出,李教授的报告体现出其宽广的知识视野、深沉的忧患意识、强烈的文化自信、优雅的诗性品格和真诚的人文情怀,使我们师生深受教益。他强调师生们要通过李老师的报告重回经典精神,以“躬行实践来道通天地”,体现人文学科的担当。
本场报告是我院本年度高层次系列学术报告的重要内容。学校科技处、学工部、我院及政治与社会学学院等单位的500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会场学术氛围浓厚、感染力强,许多师生感慨良深,普遍认为李浩教授的报告如同一场高贵的精神盛宴,“大家小说”,引人深思,激发了自己阅读经典的热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