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正文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魏晋南北朝文学
发布时间:2017-02-25   点击数: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从东汉建安元年(196)至隋文帝杨坚灭陈(589),共393年的文学发展历史。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时期。由于儒家独尊地位的动手,思想有了新的解放,社会的大变动、统治阶级的倡导,以及北方民族参与中原事务,无不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诗歌最有成就:建安诗歌和陶渊明田园诗

建安——正始——太康——永嘉——陶渊明——南朝文人诗(谢灵运与山水诗、鲍照与五七言乐府诗、谢脁与“永明体”、萧刚与“宫体诗”)——庾信与北朝诗——南北朝乐府民歌

(2)骈文盛极一时

散文受辞赋的影响,出现骈俪化倾向,形成了一种讲究辞藻、对偶、用典、声律的骈体文。

(3)散文显得消沉、小说正在萌芽

这时的小说还不是“有意为小说”,但已初具规模,为后世小说和戏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志怪小说的代表是干宝的《搜神记》;志人小说的代表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4)文艺理论的兴盛和文学批评正在发展

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萧统《文选》等。

一、魏晋南北朝诗歌

(一)建安诗歌

(1)“文学的自觉”是本时期文学的最主要的特征。

(2)特点:“建安风骨”

建安诗歌继承并发扬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比较广阔而真实地反映了汉末的动乱社会,表现了作家积极奋发的进取精神,呈现出情辞慷慨,清新刚健的风格特征。史称“建安风骨”。

(3)代表作家:“三曹”、“七子”和蔡琰

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之杰)

孔融、陈琳、王粲(七子之冠冕)、徐干、阮瑀、应阳、刘桢

蔡琰(建安唯一的女诗人)

(4)曹操:

《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光灿烂,若出其里。”

(5)曹丕:代表作《燕歌行》——这是现存文人诗中最早的完整而纯粹的七言诗。

(6)曹植:《野田黄雀行》第一句“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创作:以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多写邺城安逸的生活和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有奋发进取的精神。情调乐观开朗。如《白马篇》

后期——多写个人受压抑的不幸遭遇,表现反迫害、求自由的愤懑之情。多用比兴,隐晦曲折。如《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

艺术成就:钟嵘:陈思为建安之杰。“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①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人,变乐府的五言叙事为五言抒情,使五言诗进一步走向成熟。

②骨气奇高,悲凉慷慨。

③辞采华茂,语言精炼。善于对偶和炼字。

④工于起调,善为警句。运用比喻、夸张、象征、衬托等手法。

小结:建安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的情感,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式上亦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二)正始至永嘉诗歌

1、正始诗歌:

七贤中真正能代表正始文学最高成就的只有阮籍和嵇康。

①阮籍:

创作:八十二首《咏怀诗》(一生创作的总题目)

艺术:“归趣难求”(李善)、“难以情测”(钟嵘)。

②左思:陆机和潘岳代表了太康诗坛文学的主要倾向(形式主义);

左思是太康诗坛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有“左思风力”之称。《咏史》八首是代表作。

③名为咏史,实为咏怀;运用比喻,形象贴切;借历史事实以古证今,对比鲜明;笔力矫健,气势昂扬。

小结:左思的咏史诗主要写寒士的不平与抗争,其诗多引史实,不再是“就史(事)叙史(事)”。而是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述怀。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传统。

2、永嘉诗歌

此时所盛行的诗风,以遁世思想为主要创作灵感来源。加之正始年间的谈玄之风,永嘉时期的文人也盛行玄风,虽说是正始玄风的恢复,但是放诞之说减少,名理之辨却增多。究其原因,佛教教义的影响不可说不深,也因为佛理的渗入,也导致此时诗风也散发出浓浓的禅味。既是乱世的作品,文人对于词藻的雕饰就没有那么讲究,也就是说永嘉诗歌比较清淡寡味,但也有优秀的作者不被此风影响,如郭璞述及神仙、黄、老时,就能跳脱感伤、遁世之情,比较能发乎实际。另外刘琨的诗歌充满家国离乱的悲痛,处处可看到力挽狂澜的佳作。代表作家:

刘琨:“闻鸡起舞”,《扶风歌》是爱国主义诗篇。

郭璞:代表作《游仙诗》

(三)南北朝诗歌

1、谢灵运与山水诗

(1)第一个用全力来描绘壮丽河山的诗人

(2)谢灵运 ―― “大谢”

(3)代表作:《登池上楼》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诗歌写了景物变换,时序更易,感物怀旧,表达了作者被权贵排斥外放永嘉,心情不安、进退两难和不得志的感伤情绪。

(4)风格特征:①生动逼真的景物刻划;②雕琢堆砌,晦涩板重;③没有彻底摆脱玄言诗的消极情调。

2、鲍照与杂言乐府诗

(1)创作:与谢灵运、颜延之合称“元嘉三大家”。

诗歌主调——抒发贫贱者的悲愤。

(2)代表作:《拟行路难》十八首

3、谢脁与“永明体”

随关江南的开发和世家大族田园别墅的经营,南朝文人大多热衷于以描写景物风光为特色的山水诗。晋宋之际的谢灵运和南齐的谢胱皆为山水诗人代表,全称“大小谢”。另一位诗人鲍照,则继承了汉乐府的传统精神,形成豪迈强劲风格。他重视七言诗的创作,对七言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1)字玄晖,谢灵运的同族晚辈,人称“小谢”。曾任宣城太守,后世又称“谢宣城”。

(2)代表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3)《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州,杂英满芳甸。”

(4) “永明体”:南齐永明年间(483-493),沈约等人把声律学运用于诗歌创作,提出“四声八病”说,创造了“永明体”,推动了诗歌向格律化发展。

中国文人诗歌发展到齐(永明年间)梁时期,出现了讲求声律的新体诗,即永明体。其特点是平仄协调,音韵铿锵,对仗工整,辞彩华丽,篇幅短小。它是唐代律诗的先河,反映了诗歌从比较自由的古体向讲求格律的近体诗发展的趋势。代表作家有沈约、谢脁等“竟陵八友”。

周颙发现汉字“四声”(平、上、去、入);

沈约等把四声运用到诗歌创作,提出“四声八病”说(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

4、萧纲与“宫体诗”

(1)时间:齐梁

(2) “宫体诗”:以描写女性的姿态容貌为对象,以雕藻绮靡的形式寄寓放荡内容的宫廷诗歌。

《梁书·梁简文帝纪》:“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靡,时号宫体。”

南朝皇室皆行伍出生,来自社会下层,留恋、学习市井之风。南朝乐府机构曾采集大量民歌配乐演唱,满足统治者纵情声色的需要。统治者及宫廷文人也有润色或拟作新声歌曲的习惯。这样南朝民歌便从市井进入了宫廷,形成“宫体诗”。

代表诗人:庾肩吾、徐摛、徐陵、庾信等。故宫体诗又称徐庾体

5、庾信与北朝诗

(1)“北朝三才”:温子升、邢邵、魏收。

(2)庾信:他的后期诗歌达到了“穷南北之胜”的高度。

后期:代表作《拟咏怀诗》二十七首。

6、南北朝乐府民歌

(1)南朝民歌

①分类:“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西曲歌”和“神弦歌”。

②产生地域:长江中下游及汉水两岸商业发达的城市。“都市之歌”

③内容:大多数是情歌,约占90%。“恋爱之歌”

④作者:多为歌女、商人妇等青年女子。 “女儿之歌”

⑤形式:五言四句居多。“小型之歌”

艺术:体制——诗体小巧

抒情手段——善于抓住人物情感的微妙变化

表现手法——比喻、夸张、双关、隐语

语言风格——清新自然、含蓄委婉

⑥代表作品:《西洲曲》《子夜歌》《子夜四时歌》《华山畿》

(2)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异同:

民歌也是这一时期文学中的瑰宝。两晋南北来,黄河和长江流域均传诵有大量民歌,反映南北不同社会风貌和情调。南方民歌以《吴声歌》和《西曲歌》为主,内容多为情歌,缠绵委婉,一般是五言四句,对唐代五言绝句有直接影响。北方民歌则以《鼓角横吹曲》为主,雄壮豪放,尚武之风浓烈,多为战歌、牧歌,如《敕勒川》等。成就最高的是千百年传诵不绝的《木兰辞》。

同:形式短小的抒情诗。

异:风格南朝乐府(含蓄委婉)北朝乐府(悲凉慷慨)

(四)陶渊明诗歌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 中国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

1、陶渊明作品的思想内容

(1)表现对剥削和压迫的不满与反抗,以及自己的气节和守志不阿的耿介性格。

《饮酒》《杂诗》《读山海经》《咏贫士》《咏荆轲》《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

(2)对田园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归园田居》《饮酒》《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和郭主簿》《移居》

(3)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桃花源诗并记》

2、诗歌:一类是田园诗,一类是咏怀、咏史诗。

田园诗的内容:

(1)描写恬美静穆的田园风光,抒发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

《归园田居》其一、《饮酒》其五等

(2)歌咏农业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

《归园田居》其二其三、《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3)反映了农村的凋蔽和村民生活的贫困。

《归园田居》其四、《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4)表现了诗人美好的社会理想。《桃花源诗》

咏怀、咏史诗:《杂诗》、《读山海经》、《咏荆轲》、《咏贫士》等

明显继承了阮籍、左思诗歌的传统,又有陶氏自己的特点,多围绕仕与隐的矛盾,表现他与世俗的隔阂和对恬淡生活的安然;当然也有忧愤激越时。

3、陶渊明作品的艺术特色

(1)真:感情真挚,事情真实,景物逼真(神似)

读其作品,如见其人,如历其事,如临其境。《饮酒》其五可以看见他的劳动带有诗意,有精神寄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他性格孤傲高洁,和对悠闲生活的满足。

《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其中的云、鸟、松,没有一样不具有作者的性格,没有一样不寄托作者当时的心情。

梁启超:唐以前的诗人真能把他的个性整个端出来和我们接触的,就是陶渊明。

(2)淡:诗中有画,平淡中有景致

(3)高:在平凡的画面里寄寓着高远拔俗的意境

(4)白:白描的手法和质朴无华、明白如话的“田家语”

4、艺术影响:

陶渊明是东晋最伟大的诗人。在玄言诗盛行的时代,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中国诗歌开辟了一块新的园地。

陶渊明淳朴自然的艺术风格、清新隽永的意境对后世诗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赋:

多为抒情小赋,以陶渊明赋作最有价值,《归去来兮辞》是其代表作,另有《闲情赋》、《感士不遇赋》。代表作家作品:

① 曹植《洛神赋》:寓言写志,感情真挚,抒情性极浓。

②王粲《登楼赋》:“魏晋之赋首”(刘勰)。即景抒情,情景交融,明白晓畅。

③祢衡《鹦鹉赋》:托物言志,感情强烈,风格清新。

④向秀《思旧赋》:以情写景,情景交融,抒情凄恻深永,寓意含蓄深刻。

⑤左思《三都赋》(“洛阳纸贵”):抚今追昔,抒发治乱兴亡的感慨。

二、魏晋南北朝散文:

1、骈体文

散文的辞赋化、骈俪化,原是魏晋南北朝的一种文风倾向。但由于人们竞相追求,成为时尚,并逐渐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称之为骈文。

2. 骈文的特点:

骈文,亦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每句四字或六字的,又叫四六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介于散文和韵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全篇多由双句,即俪句、对偶句组成,因此得名。

其特点是:

① 对仗工整;(句法讲究)

② 声律铿锵;(平仄相押)

③ 用典讲究;(援古证今)

④ 藻饰华丽。(词彩清丽)

骈文忽视思想内容,一味地追求形式,助长了当时的形式主义文风,甚至造成形式主义文风的泛滥,对散文的发展影响很大。但骈文并不能与形式主义划等号。

骈文与骈赋:随着骈文的发展,作为骈文之源的辞赋,也趋向骈体化,产生了骈赋(或称徘赋)。骈文和骈赋都是介于散文、诗歌之间的文体,关系密切,界限也越来越模糊不清。
作家作品:南北朝骈文、骈赋重要作家有鲍照、孔稚圭、庾信。鲍照《芜城赋》、孔稚圭《北山移文》,庾信是骈文成就最高的作家,作品有《小园赋》、《竹杖赋》、《枯树赋》等。

庾信代表作《哀江南赋》,以叙事史诗般的规模和气魄,骚体赋式的浓郁抒情和文采,以及序文、赋文用典的贴切,对偶的匀称,宫商的抑扬,在骈文创作中前无古人。骈文的基本特点:对偶、用典和讲究词藻。哀叹故国之灭亡,自身之飘零。
3、嵇康:最著名的文章《与山巨源绝交书》

4、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志》与《史记》《汉书 》、《后汉书》合称“四史”

5、王羲之:《兰亭集序》是一部诗集的序,是他著名的散文。

6、北朝:郦道元《水经注》:地理著作,具有文学价值。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历史著作。是现存最早的文史典籍中寺塔记的典范之作。

三、魏晋南北朝小说

1、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系统,即文言小说系统和白话小说系统。

2、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宋元话本。

3、小说的分类:

由于佛道的广泛流行,神话和志怪小说也开始兴趣,著名的有东晋葛洪的《神仙传》、干宝的《搜神记》等。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多记汉晋士大夫阶层遗闻逸事,反映了东汉至东晋士族和生活面貌。

志怪小说:代表作品是干宝的《搜神记》

志人小说:代表作品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和葛洪的《西京杂记》。

(志人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一种,又叫佚事小说或清言小说。)

四、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

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文学批评。曹丕的《典论·论文》首开文学批评之风,其后文学批评著作不断出现。南朝刘梁间著名学者刘所撰《文心雕龙》,以骈文体对西周以业的文学作了系统的批评总结,体大精深,为古代文学理论与风格,论述了诗的起源和发展,颇有独到的见解,是一部诗歌批评名著。这一时期著名的文学作品选集则有粱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徐陵的《玉台新咏》等。

1、主要代表著作及观点

(1)曹丕的《典论·论文》(“建安七子”的最早出处)

① 地位:这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文学批评专著。

②文章的主旨:反对“文人相轻”的恶习。

(2)陆机的《文赋》,地位: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较系统而完整的文学创作专论。

(3)钟嵘的《诗品》,地位:中国文学史最早的诗歌理论批评专著,即我国最早的“诗话”。

(4)刘勰的《文心雕龙》,地位: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杰出的、自成体系的、集大成的著作,对中国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5)萧统的《昭明文选》,地位:中国现存编选最早的古代诗文总集。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咸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电话:029-33720620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文林路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