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编两宋文学
一、宋词
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它是一种合乐而唱的新诗体,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称“长短句“。现存最早的民间词是敦煌曲子词,是自唐玄宗至五代的作品。大约到中唐,文人也模仿民间词进行创作,白居易、刘禹锡、张志和等都擅长填词。至晚唐,词已相当成熟。
五代时,成都和金陵成为词的两个中心。韦庄等“花间词人“活动于西蜀成都,而建都于金陵(今南京)的南唐,中主李、后主李煜,以及冯延巳等人也莫不争制佳作,低只吟浅唱。其中以李煜的成就和影响最大。
到宋代,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趣,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随之强烈,不但宫廷内设有教场,在许多城市都有歌楼伎馆,有些官僚豪绅家里也有歌伎舞女,为可以歌唱的词的普遍发展提供了条件。词在宋代文坛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并称,相互辉映。宋词数量巨大,近人唐圭章编的《全宋词》,著录词人1330多家,作品有19900首。
宋代词人创作风格各异,有婉约派、豪放派及格律派之分。
婉约派,因其词风委婉柔美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等。柳永(约987-1053)耆卿,福建崇安人,是宋初影响最大的词人。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市民气息,风行一时,当时称“风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永的名篇《雨霖铃》,是时人传诵的佳作。女词人李清照(1084-约-1151)继承了柳词的风格,词作委婉含蓄,清新淡雅,视为婉约派正宗。由于生活的巨大变化,她的词以宋室南渡为界,前期词的基调明快轻松,后期词充满着身世飘零、国家残破之感。
豪放派词风豪迈奔放,代表词有有苏轼、辛弃疾等。苏轼(1037-1101)被视为一代词宗,是中国历史是最富盛名的文学家,诗、词、文均达到极高境界。他将词的题材从狭隘的个人情感中摆脱出来,“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开拓了比较广阔的天地。苏词境界宏阔,视野高远,气势恢宏,感悟奔放,《水调歌·把酒问清天》、《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其代表作。南宋陆游(1125-1210)虽以诗见长,但词作亦佳。他的词表达抗金建功的宏愿,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也表现孤芳自赏的情调,名作如《诉衰情》、《卜算子·咏梅》等颇具感染力。辛弃疾(1140-1207)继承和发展了苏词的豪放风格及北宋爱国词人的传统,并吸取了丰富的民间语言,采用了大量的散文化词句,广泛地熔炼历史题材,为其作品的现实内容服务,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和语言技巧,开拓了词的境界。辛词词风慷慨激昂、豪雄、悲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永遇乐·千古江山》等作品意境开阔,令人振奋。
格律派,因其注重格律而得名,其词辞藻工丽,音律典雅,但内容狭隘,意境不高,代表人物有周邦彦、姜夔等。
(一)唐五代词
1、词的概念及与诗的区别。
词是原配合隋唐以来新兴燕乐歌唱的歌词,后来逐渐脱离音乐,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在唐代称为曲子词,后来简称词。曲子时就音乐而言的。词又叫诗余、乐府、长短句;亦称乐章、歌曲、倚声、琴趣等。
2、词是“倚声填词”,而词所配的是隋唐新起的燕(宴)乐。燕乐是中原音乐融合胡乐(主要是西域音乐)的产物。
3、早期文人词多限于小令,没有长调。
4、作品:白居易 《忆江南》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5、晚唐词——“花间派”与温庭筠
(1)《花间集》五代后蜀赵崇祚辑于广政三年(940)选录晚唐五代温庭筠、韦庄、皇甫松等十八人词500 首,编为《花间集》十卷。《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
(2)花间词派
代表人物是温庭筠和韦庄(并称“温韦”),其中温又有“花间鼻祖”之称,韦成就最高。花间词派因《花间集》而得名。
(3)温庭筠精通音律,是晚唐第一个大力作词的人。词风秾艳细腻,绵密隐约,代表了缛采轻艳的花间词风。其诗与李商隐齐名,号“温李”。
(4)韦庄擅长写诗,其诗今存约三百余首,词与温庭筠齐名,称“温韦”,
6、南唐词人
1、冯延巳:开北宋一代风气。
2、中主李璟:代表作为《摊破浣溪沙》
3、后主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通晓音律,是唐五代词人中成就最高的。。“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这正是李煜的贡献所在。
(二)北宋词
1、北宋前期词人
(1)晏殊《浣溪沙》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晏几道:号小山,晏殊第七子,与其父合称“二晏”。
(3)张先:词贴近日常生活,主要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天仙子》“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后山诗话》:尚书郎张先善著词,有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飞絮无影’,世称诵之,谓之“张三影”。
(4)范仲淹:沉郁苍凉的风格,则成为后来豪放词的滥觞。
(5)欧阳修:是北宋前中期的文坛领袖。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6)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有《乐章集》。做过定海晓峰盐场督官、屯田员外郎等小官,世称“柳屯田”。
柳永的词:①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②市民情调的表现③俚俗语言的运用④铺叙与白描⑤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
2、北宋后期词人
(1)苏轼的词
①诗词一体的词学观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
苏词的历史性贡献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
②对词境的开拓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举凡诗歌可以表达的题材如怀古、感旧、记游、悼亡、说理及描写农村风光,皆可入词,开创了豪放风格。
③以诗为词的手法
“以诗为词”的手法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所谓“以诗为词”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苏词中较成功的表现有用题序和典故两个方面。
④苏词风格的多样性
苏轼现存的362首词中,大多数词的风格仍与传统的婉约柔美之风接近,但已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体现出奔放豪迈、倾荡磊落如天风海雨般的新风格。
他的词体解放精神直接为南宋辛派词人所继承,形成了与婉约词平分秋色的豪放词派,其影响一直波及到清代陈维崧等人;
(2)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有《淮海词》。创作特色:伤心人的伤心词。秦观词词境凄惋,音律和美。他继承李煜、二晏和欧阳修的婉约词风,是北宋婉约词的典型。对后世婉约词派有很大的影响。
《鹊桥仙》“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周邦彦:词“自成一家”(《碧鸡满志》卷二),是北宋词“集大成者”(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将长调漫词的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三)南宋词
1、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我国第一流的女作家。其生平第一手材料是其所作《金石录后序》及其诗文。她诗词文成就皆高,有《漱玉词》。
(1)前期:多写自己的闺阁生活。委婉细腻、清新明朗,如《如梦令》、《醉花阴》、《一剪梅》等。前期词的主要风貌:题材上以吟唱爱情、人生为主,意象多从室内外和日常起居中选择,风格委婉轻盈
作品:《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后期:词境由明亮轻快变成了灰冷凝重。这类词寄寓家国之痛和故土之思,风格凄凉压抑,如《声声慢》、《永遇乐》等
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别是一家”的词论:李清照有《词论》一文,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词语尘下”。
(3)“易安体”
①情感表达上,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
②语言表达上,第一,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就别开生面,精妙清亮,风韵天然;第二,善于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的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
2、南宋前期词人
(1)张元干:代表作《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谪新州》
(2)张孝祥:名篇《六州歌头》更是满纸忠愤之情。
(3)岳飞:今存词三首。其《满江红》传诵千古。
3、南宋中期词人
(1)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是其代表作。
(2)刘过:词风奔放淋漓,与辛弃疾近
(3)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今存《稼轩词》六百二十多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而以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爱国思想为中心主题,进行了多角度的抒写。辛词情怀雄豪激烈,意象雄奇飞动,境界雄伟壮阔,语言雄健刚健,有一种雄豪壮大之美。与苏轼并称。
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①意象的转换:刀枪剑戟、戈箭弓矛、铁马、军旗、将军、士卒等意象就自然呈现于笔端。稼轩词创造的战争和军事活动的意象,使词的意象群再一次出现大的转换。
②以文为词和用经用史:辛弃疾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进而“以文为词”,即将古文词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以文为词,既是方法的革新,也是语言的变革。稼轩独创性地用经史子等散文中的语汇入词,信手拈来,如从己出,不仅赋予古代语言以新的生命力,而且空前的扩大丰富了词的语汇。稼轩词真正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语不可用,合乎规范而又极尽自由的艺术境地。
③多样的风格:雄深雅健,悲壮沉郁,俊爽流利,飘逸闲适,秾纤婉丽,都兼收并蓄。其中最能体现他个性风格的则是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
《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抒发英雄失意的抑郁心情。首句总写楚地秋色,一望无涯。“摇岑”三句专写远处的山峰.是诗人抚时感事的愁与恨。“落日楼头”以下八句,写作者的自我形象。这三句用落日的残照、断鸿的悲鸣,暗喻、烘托国家的危急与诗人的孤独,使上文的“愁” 、“恨”二字更加具体化。三句情景交融,一片苍凉。“把吴钩看了”是一种向往战斗的情绪。
下片即承歇拍,用三个典故继续抒写词人的“登临意”。坚持理想,叹息流年,感慨国事,给读者留下了难以抑制的愤慨。
艺术特点:
一、 善于以景寄情。如上片所用的“清秋” 、“落日” 、“断鸿”等景象,便是以景物渲染了词人的悲凉情绪。
二、成功地运用了两个典型的细节。
三、善于用典。下片三用典,先两次反用,桓温的故事又只用上句而略下句。这都体现出作者用典的灵活性。
四、妙于跌宕。“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情绪何等高涨;然而,“无人会,登高意”,又是何等悲凉。“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以是痛心疾首;“倩何人”两句,又是徒湿青衫了,把悲愤的感情又推上一层。
④“苏辛”并称:文学史上向来“苏辛”并称,他们都极大的提高了词的地位,开拓了词的内容,在婉约之外别立一宗,都极大地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苏辛”之差主要是苏轼词风旷达,辛弃疾词风豪健。
4、南宋后期词人
姜蘷: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有《白石词》传世。
姜蘷的影响
①姜蘷上承周邦彦词风,以绵邈的风神,救辛派末流的浮躁,又以瘦硬之笔矫婉约派的媚软,独扇清逸雅正之气,卓然成为南宋一大家,他在转变词风,发展词律,提高词艺等方面,都有可贵的贡献。
②姜蘷词技巧高,语言美,格律精,南宋词人如善炼警句的史达祖、沉博密丽的吴文英、别开生面的蒋捷、工于咏物的王沂孙、备写身世之感的张炎等,将它奉为标准,互相标榜,结社唱和,形成了“风雅”一派。
二、宋诗
(一)北宋诗
宋词的发展,使得宋诗相形风绌。其实在宋代,也有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其中成就最高的当推陆游,而黄庭坚则开创了江西诗派。
1、宋初诗人
(1)“香山派”(白体)
宋初馆阁唱和之风盛行,多模仿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留连风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近清雅。这种诗风仅仅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香山派代表诗人有:王禹偁、苏铉、李昉。
(2)“晚唐体”
“晚唐体”因师法晚唐诗人贾岛、姚合而得名。诗人除寇准外,都是隐士或僧人。
(3)“西昆体”和《西昆酬唱集》
“西昆体”因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它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欧阳修说:“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西昆体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
2、梅尧臣:字圣俞。有《宛陵集》。在艺术风格上以追求平淡为终极目标。他说:“作诗无古今,惟有平淡难”
开宋诗之一代面目者,始于梅尧臣、苏舜软二人。
苏舜钦:字子美,号沧浪翁。有《苏学士文集》。苏舜钦与梅尧臣齐名,称“苏梅”。 但两人风格迥异。
3、王安石:字介甫,临川人,号半山,死谥号荆国公。有《临川集》。
王安石后期因退出政治舞台,心情渐趋平淡,流连山水、参禅学佛诗风也随之趋于含蓄深婉。主要是抒情写景的小诗,多七言绝句,被称之为“半山体”。这些诗注意了艺术的锤炼,描写细致,修辞巧妙,韵味深永。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书湖阳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5、苏轼的诗
苏轼是宋诗最高成就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笔力雄健,想象丰富,比喻新奇,风格多样,发展了以文为诗的宋诗特色。现存诗歌约二千七百多首。
作品:《题西林壁》。以文为诗,始自昌黎,至东坡亦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5、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老人。有《黄山谷集》。
①黄庭坚以诗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之一。
②“山谷体”的内涵。
章法上回旋曲折,决不平铺直叙;修辞上善于出奇制胜,重视炼字造句,务陈言,力撰硬语;声律上一是句中音节打破常规,二是诗中多用拗句,以避免平仄和谐以致圆熟的声调。黄诗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自成一体,被称为“黄庭坚体”或“山谷体”,最典型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
③陈师道:师从苏轼,诗学“山谷体”,与黄庭坚并称“黄陈”。
6、江西诗派
①江西诗派的形成
在黄庭坚的影响下,北宋后期逐渐形成了江西诗派。江西诗派因黄庭坚是江西人而得名,其他作家并非全是江西人。
最早提出“江西诗派”名称的是吕本中,他在《江西诗社宗派图》中把黄庭坚作为诗派的开山祖,又列举了陈师道、晁冲之等二十四位诗人作为这一诗派的成员。南宋陈与义虽未被列入宗派图内,却被后人推为江西诗派的重要作家。宋末元初的方回,又提出江西诗派“一祖三宗”的说法,“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江西诗派诗人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并不完全一致,其成就高低也各异,但又确实有着黄庭坚影响下的共同特征。
②江西诗派形成的原因:
A黄庭坚的诗论及其影响
黄庭坚喜论诗,也喜在理论上指点他人。黄庭坚做诗、论诗皆有一套法则,有利于初学者入门,这使他有为数众多的追随者,确立了他在江西诗派的影响和地位。
B杜甫典范地位的确立
到了北宋,尊杜成为诗坛的共识,杜甫在诗歌、诗艺上的追求和创新被宋人逐渐发现并成为他们学习的重点,这样就确立了杜甫在宋诗中典范地位。
C “点铁成金”:窘境中的策略。
“点铁成金”是黄庭坚诗论中影响最大的一点,所谓点铁成金就是变化前人的语言或诗意,推陈出新,这为宋诗另辟新境。
③西诗派的发展和演变
南渡初期的诗坛,仍受江西诗派的影响。但靖康之变使诗人受到极大的震动,他们开始摆脱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的束缚,汲取杜甫诗歌的爱国精神,写出充满悲壮情怀的爱国诗篇。吕本中是后期江西诗派最重要的诗论家,他提出了“活法”说,主张摆脱既有的法则而自有所得,这是江西诗派发展到后期新的变化。
(二)南宋诗
1、陈与义和曾几:开始摆脱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的束缚,汲取杜甫诗歌的爱国精神,写出充满悲壮情怀的爱国诗篇。此时创作成就较高的诗人是陈与义和曾几。陈还被后世奉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宗”。
陈与义:创造了雄浑深沉的诗风。《伤春》是广为传诵之作。
曾几:是陆游所师法的爱国诗人。对陆游的影响最大。风格大都明快活泼,闲雅清淡,饶有情趣。
2、中兴四大诗人:南宋中期出现所谓“中兴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和陆游。他们都摆脱了江西诗派的影响,他们的诗在思想、艺术方面各有特色。
①杨万里和“诚斋体”:杨万里以自然为师,改变了江西诗派以书为师的方法。景物诗表现出一幅幅江南山水图画,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他的幽默风趣,在宋代诗坛别具一格,自成一家,号“诚斋体”。诚斋体的艺术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诗人每每从平常的事物中敏锐的捕捉到富有情趣的瞬间,并用浅近自然的语言把他的所见所闻表现出来。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②范成大:范成大诗最有价值的是使金诗和田园诗(风格温润委婉)。
3、四灵派:“四灵诗派”:是指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四个诗人,他们都是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所以又称“永嘉四灵”或“永嘉派”。
4、“江湖诗派”:得名于《江湖集》。四灵与江湖派二者间有很明显的渊源关系。其中戴复古、刘克庄的创作较为出色
5、宋末爱国诗人(他们的诗沉郁悲壮,感慨凄凉)
(1)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是光照千古的民族英雄,也是杰出的爱国诗人。有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和《吟啸集》。其中《过零丁洋》、《金陵驿》、《正气歌》都是他的代表作。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志士,著名爱国诗人。“六十年间万首诗”,清人赵翼说陆游诗风凡三变:“早年拘泥,中年放肆,晚年平淡”。
陆游诗歌的题材有三种:
①抗敌复国主题:梁启超《读陆放翁录》云:“……亘古男儿一放翁!”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②隐逸情趣。《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③爱情诗。沈园二绝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①诗风雄浑豪健,气势奔放,境界壮阔。兼李白豪放飘逸与杜甫沉郁顿挫为一炉,而又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
②善于凭借幻境、梦境来表达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
③陆游最擅长的诗体是七言诗。其中七律对仗工整而不落纤巧,新奇而不至雕琢;七绝笔致流转,情韵深长。
陆游散文中成就较高的是他的游记、传记和笔记。游记的代表作是《入蜀记》。
三、宋代的新古文
(一)北宋散文
北宋文坛兴起了声势浩大的新古文运动。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合称“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1007-1072)与韩愈、柳宗元一样,主张“文道合一”,提出作文要与现实结合的观点,力倡革新。他的散文清新严密、洗炼自然,无论说理、叙事、抒情,都能婉转透辟,曲尽其意,铙有风趣,名作有《月党论》、《醉翁亭记》、《王代史·伶官传序》、《秋声赋》等。
王安石是新古文运动的积极推动者,也主张文章的实用性,其文简劲精洁、深刻峭峻,能切中时弊,分析透彻,有很强的说服力。曾巩的作品严密周详,语文简练含蓄,多为书信,杂记的形式。(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苏洵(1009-1066),苏轼、苏辙(1039-1112)父子三人,号称“三苏”,同为新古文运动的重要人物。苏洵反对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文风,主张散文应“有为而作”,其文雄健奔放,论证精辟,代表作有《管仲论》等。苏轼认为散文应酣畅淋漓、简明透彻地表述作者的思想感情。他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最高水平。他的论说文《教战守策》,记叙文《石钟山记》、《喜雨亭记》,赋体散文前后《赤壁赋》等,均名各篇佳作。苏辙则以政论文见长,剖辨明晰,论理严谨。
新古文运动扫除了晚唐以来的浮靡文风,使散文内充实,意境开阔,开创了散文创作的新阶段。
1、北宋散文力求革新,重要作家有柳开、穆修、王禹偁与范仲淹。
范仲淹:在艺术上,文采斐然,寄慨遥深;语言流畅,音节和谐。代表作品如《岳阳楼记》、《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秋香亭赋》等。
2、著名散文家:如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相继驰誉文坛,另有周敦颐、司马光也斐名于世。
苏洵:《权书》中的《六国论》最见风格。文章借古讽今,针对性极强;宏论滔滔,有战国纵横家说辞特色。
周敦颐:有《爱莲说》一文传诵于世。
司马光:著名历史学家,用十九年时间主编历史巨著《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历来脍炙人口
欧阳修:有《欧阳文忠公集》,存文五百余篇。其中成就较高是政论、墓志铭、序跋、杂记和游记。
对前代的骈文、律赋进行了改造,创造了文赋,如其《秋声赋》既保留了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形式。其次,他对四六文也进行了革新,以散体单行的古文笔入之,为四六体注入了活力。如《醉翁亭记》骈散相间,句式灵活,显得生动活泼。
王安石:其文体现了他的经世致用思想。风格简洁峻切。《游褒禅山记》把记叙与议论巧妙结合,借以发挥他的治学、治世的哲思。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今四川眉山)。与父弟合称“三苏”。是欧阳修以后的文坛领袖,多才多艺,诗、词、文、书、画都是一代大师。有《苏东坡集》。
苏轼思想:苏轼受到儒、释、道三家的影响,思想较复杂。但他并未固执于任何一家,而是兼收并蓄,各有取舍,从而形成了他的复杂思想和性格。大体说来,他以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从政,立志做一个经世济民的人物。他又以释、道二家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思想处置人生忧患,因而在任何逆境中都能随遇而安,不悲观,不颓唐,永远保持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南宋散文
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前后辉映,堪称双璧。
四、宋代小说―――话本小说(“宋元话本”):中国古代最早的白话小说。
1、话本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流行于宋元时期,又称宋元话本。当时,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人口的剧增,通俗的民间文学在宋代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话本小说是宋代民间文学的代表。
在宋代城市的大众娱乐场所“瓦肆”中,有一种以讲故事、说笑话为主的活动,即“说话”。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前者是用浅近的文言讲述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的故事;后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话来讲述平凡人的故事。宋代的讲史话本有《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全相平话五种》等。这些话本以正史为主要依据,但也采入一些传说、异闻等,同时也不免虚构,以增强吸引力。它们的情节往往较曲折,篇幅较长。元明清的历史小说正是由此演变而成的。
作品人物形象鲜明,颇具个性色彩,善于通过行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女性形象塑造尤为成功,如《快嘴李翠莲》中的李翠莲、《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等。情节安排曲折生动,脉络清晰,引人入胜。基本运用白话,通俗简明,生动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代表作有《错斩崔宁》、《碾玉观音》、《志诚张主管》、《闹樊楼多情周胜仙》等。
2、诸宫调
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流行于民间的一种说唱文学。它的结构形式是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杂以叙述,说唱故事,故称诸宫调。它是以唱曲为主,说白为辅的一种说唱文学,它用琵琶等乐器伴奏。诸宫调可以说是唐宋说唱文学的总汇,代表作《刘志远诸宫调》和《董解元西厢记》。
北宋末年是诸宫调的鼎盛期。诸宫调虽然产生于北方,随着宋朝南渡,也传到了南方,遂有南北诸宫调之分。南北诸宫调的区别主要是曲调腔谱的变化。据研究者的意见,南诸宫调伴奏乐器主要是笛子;北诸宫调则是琵琶和筝。《董解元西厢记》就是北诸宫调,所有又称为《弦索西厢》;南戏《张协状元》中有一段诸宫调曲词即是南诸宫调。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① 根据唐元稹的传奇《莺莺传》改编的故事;
②“美满团圆”结局对原作主题的改变;
③艺术上的成功:
A、改变和增设人物,刻划生动;
B、结构宏伟,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