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正文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元曲
发布时间:2017-02-25   点击数:

第六编元曲

元代的文学和前代相比,最突出的成就在戏曲,杂剧和南戏都出现繁荣局面。后人常把“元曲”和“唐诗”、“宋词”并称。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起源于民间小曲和少数民族音乐,分小令、带过曲、套曲三种。元代小令今存3800多首,套曲450多套,有名有姓的作家200多人。散曲作家前期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卢挚等,后期有乔吉、张可久、张养浩、刘时中等。此外,还有不少少数民族散曲名家。如回回人萨都刺、畏兀儿人贯云石、蒙古人阿鲁威等,都闻名一时。

一、杂剧

1、元曲常识

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

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六大家加王实甫,乔吉)。

四大爱情剧:《拜月亭》关汉卿《墙头马上》白朴《西厢记》王实甫《倩女离魂》郑光祖。

折:元杂剧以“折”为单位,通常每本剧有四折,内容复杂的剧本则用多本连演的形式。如《西厢记》为5本,21折。“折”是音乐组织上的一个单元,因为每折都用一个套曲“折”又是故事情节的一个大段落,每折戏相当于一幕。楔子:是全剧的一个组成部分,表示四折戏之外的一段故事情节。通常每本戏一个楔子,少数两个,也有些无楔子。题目正名:每本戏末尾都有“题目正名”下面有四句或两句诗,概括全剧内容。是剧情的提要。最后一句多是此剧的全名。此句末三字或四字又是此剧的简称。题目正名的作用,一般认为与近代戏剧门口的广告相似。用纸或木牌书写,介绍剧情,招徕观众。如:“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

宫调:就是音组,或称调门。作用在于确定主音和限定管色高低。元杂剧中主要有九种宫调,统称“五宫四调”或“北九宫”由于调门不同,在表现感情方面也有不同。

曲牌:曲牌就是曲谱,剧作家倚声填词,组成套曲,一套曲即一折,只能用一个宫调的曲牌。

旦:扮剧中女性。主角为正旦,此外还有复旦、贴旦、外旦、老旦、大旦、小旦、花旦、搽旦(坏角色)。

末:扮剧中男性。主角为正末,此外还有副末、冲末、外末、大末、二末、末泥等。

净:以扮刚强狞恶的人物为主,多扮男性,也偶有扮演女性者。有净、副净、二净等。

杂:不属于以上三类的其他角色的统称,如孛老(老汉)、卜儿(老妇)、驾(皇帝)、孤(官员)、诘(和尚)、邦老(强盗)、禾(农人)、徕儿(儿童)、等等元杂剧一本四折一楔子末本、旦本:一唱到底

(二)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

1、公案剧。多侧地反映元代最基本最尖锐的社会矛盾,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揭露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如《窦娥冤》题材来源:《汉书·于定国传》东海孝妇情节:标准的一本四折一楔子。原名窦端云其父窦天章。窦天章考科举把端云卖给蔡婆婆做童养媳,取名为窦娥。赛卢医想勒死蔡婆婆,张氏父子救之。张氏父子想与蔡、娥两人结合。蔡娥不同意。张驴儿用计希望让娥毒死蔡,却毒死其父。张驴儿收买桃杌太守要屈打蔡,娥为婆婆认罪。娥上刑场时发三个誓。结果皆灵验。第四折写娥父窦天章中科举归来,为女儿昭雪。《窦娥冤》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和批判A元代社会的高利贷剥削,B官吏的贪赃枉法和地痞流氓的横行无忌,C社会道德素质低下,第一层次,窦娥指天骂地的表达对天气鬼神的怒愤,第二层次与婆婆诀别,第三层次,发下三桩愿望a血溅白练(因怨而恨)b六月飞雪(因冤而悲)c大旱三年(因冤而誓)三桩誓愿表达娥对自己冤屈的强烈不满窦娥的形象及其意义:窦娥的性格主导方面是刚强和善良,窦娥的冤狱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千万个冤狱的一个缩影,窦娥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窦娥的形象体现了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歌颂了人民的反抗精神。

2、婚姻爱情剧:一类是表示弱者反抗恶势力,如《救风尘》(如果《窦》是关的悲剧代表则《救》是喜剧代表)

A《救》的情节B剧本反映的社会问题:一是妓女地位低下,从良艰难;二是间接地反映了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

C赵盼儿形象的主要特征:一是成熟、老练,对现实有较清醒的认识,二是具有正义感和狭义精神,为解救他人,不计前嫌,挺身而出,三是勇敢、机智,采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进行斗争,出奇制胜,另一类是表现一般的婚姻爱情,肯定女性对婚姻的自主选择。如《拜月亭》(关爱情剧代表作)

3、历史剧:不但表现了一定的历史生活。而且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反映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拜心理和价值观如《单口会》(关历史代表作)。剧本一、二折通过乔公、司马徽对关羽和蜀汉英雄的夸耀作为铺垫和烘托,把英雄形象塑造的更加感人,鼓舞了人们向民族压迫者进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一、善于在强烈的戏剧冲突中去塑造人物,各阶层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既有鲜明的性格,又能深刻地反映时代的本质。

二、矛盾集中、情节紧凑。

三、语言上的成就1、自然、真切、质朴,成为“本色”派代表作家。 2、语言性格化,随人、随情(关汉卿是本色派的代表作家)而变,做到雅俗兼收,串合无痕3、运用少数民族语言

(三)王实甫《西厢记》的贡献

1、 把张崔故事编写成规模宏大的戏剧;

2继承了“董西厢”的反封建主题,并使主题更深化,反封建思想倾向更鲜明;

3纠正了“董西厢”的不足,充分利用了戏剧样式的长处,是题材更集中,矛盾冲突更尖锐,情节结构更合理,人物性格更鲜明,心理描写更细腻,语言更洗练。达到西厢故事的高峰。董西厢相对于莺莺传是一次质的飞跃,而王西厢相对于董西厢是一次较大量的提高,以至于是王西厢成为西厢故事的高峰,成为元代爱情剧之首——王西厢。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1、体制上革新突破(多达5本21折,多人演唱)2、冲突集中,主线突出,结构严谨。3、人物性格鲜明(善于在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中完成人物性格塑造,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4有抒情诗般的歌唱语言和富有概括力的道白语言,华美如诗词,白描尚本色,语言上具有两幅笔墨

(四)白朴及其创作

1、《墙头马上》是他的爱情剧代表作。通过李千金与裴少俊的爱情故事,极力宣扬男女自由结合的合理性,表现了一种要求自由的民主思想倾向。作品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展示、突出李千金泼辣、坚强个性;喜剧特色浓郁;曲词清新明快、朴素生动。

2、《梧桐雨》是一部著名悲剧。写唐明皇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他的内容除遵从正史外,多以白居易的《长恨歌》为据,剧名也取自《长恨歌》中的诗句“秋雨梧桐叶落时”。长恨歌主要写爱情,梧桐雨主要表现乐极生悲,从唐杨的爱情导致国破家亡。反映社会现实,统治者的享乐导致社会动荡。体裁上长是诗歌梧是戏曲。主题思想:通过李杨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安史之乱的历史事件,以及唐朝由盛而衰的过程,表达作者对历史的反思。艺术手法:浓郁的抒情色彩,细致的心理刻画,华美典雅的语言

(五)郑光祖《倩女离魂》

《倩》的深刻内涵,这个故事歌颂了幽闭深闺的妇女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剧本通过离魂的幻想情节,将倩女身躯和灵魂分为两处,一个卧病在家,一个追随情人。两者正好表现封建社会中深闺少女的现实和理想两个方面:现实中只能承受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理想翅膀却载着她飞跃家庭的牢笼去追随自由的爱。最后两者合为一体,实际上是理想取代了现实,爱战胜了礼教。

《倩》的艺术特色:1采用现实与浪漫主义结合的手法,塑造一个热烈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女性形象2具有诗情画意的生动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朱权《太和正音谱》说:“郑德辉之词,如九天珠玉,其词出语不凡,若咳唾乎九天,临风而生珠玉,诚杰作也。”

(六)马致远及其他剧作家的创作

《汉宫秋》元人杂剧的精品。是在《汉书·匈奴传》、《汉书·南匈奴传》以及《西京杂记》等基础上的创作,她与传统体裁有四点不同:一是变汉强番弱为汉弱番强,二是把毛廷寿由一个普通画师塑造成一个佞臣奸相形象,三是变昭君为元帝的宠妃,和番的原因也成了因匈奴以武力强索,朝中文武无能御侮,元帝迫于无奈。四是把昭君嫁给单于生子,改为行至边界投水自杀。主题思想:通过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爱情悲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的精神,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丑恶无能和汉元帝政权的腐朽。艺术特色:诗情画意的意境,典雅清丽的语言,唱词具有优美的音乐感

水浒戏:《李逵负荆》(康进之)、《双献功》(高文秀)

家庭戏:《潇湘夜雨》(杨显之)、《秋胡戏妻》(石君宝)

神话戏:《柳毅传书》(尚仲贤)、《张生煮海》(李好古)

历史戏:《赵氏孤儿》(纪君祥)


二、南戏

南戏:早期称为戏文。南曲戏文,原本温州一带的地方剧种,故亦称温州杂剧为永嘉杂剧。诞生于北宋末年,但属于村坊小戏阶段。大约在南宋中叶宋先宗时期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戏剧形式。

南戏,元初衰落。到元后期,北杂剧由盛而衰,南戏却得到发展,它不像元杂剧那样在折数和宫调上有严格的规定,押韵和宫调都比较自由,演唱风格清峭柔远。登场演唱的角色可生,可旦,声腔也发展成昆山,海盐,余姚,杭州,弋阳等腔,现存元代南戏剧本有16种,片断119种,存目33种,在现存剧本中,《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传至明代,被称为“四大传奇”,高则诚的《琵琶记》艺术成就最高,不仅是南戏艺术的集大成者,还为明清传奇的发展开拓了路径,被称为“曲祖”。

四大传奇:荆钗记白兔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幽闺记)杀狗记

《琵琶记》《琵琶记》是高明的精心之作。这部戏为南戏的体制、写法,作了最后完善和定型工作,成为明以后传奇作者遵循的轨范。《琵琶记》也成了标志南戏中兴的重要作品,做尊为“南戏中兴之祖”思想内容方面的成功之处

1、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宣扬封建道德的主观意图。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如实描写,揭示了一个严酷的事实。封建道德不能庇护它的信奉者免于悲剧命运。2、塑造了一个“苦难”的化身——赵五娘(被蔡伯喈抛弃所以反映了妇女地位的低下),反映了我国妇女在封建制度下的悲惨遭遇。3、刻画蔡伯喈复杂矛盾特点的同时,悲剧原因(是封建制度而不是某一个人)得到深刻揭示。4、作为背景出现的灾荒年人民的苦难生活,地方恶霸的为非作歹,真实的反映了元代的社会面貌。艺术特色:1采用双线结构,客观暴露社会上的贫富悬殊和苦乐不均,文势也因此有起有伏,千姿百态

2心理描写细致,如“糟糠不厌”3语言运用上,无论是曲还是白,都较接近口语,又有一定的文采。在语言的个性化方面也相当成功。

三、散曲

1、小令(叶儿):是独立的一支曲;

套数(套曲):由几支同一官调的曲子联缀而成;

带过曲:介于小令与套数之间。最多不能超过三支曲。

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抒写的是一个漂泊天涯的游子思家而不得归的惆怅心情。作者把秋天傍晚几种特有的景物集中在一起,创造出一个萧瑟苍凉的意境,用景物来点染“秋”,同时也用景物来表现“思”,很好地表达出旅人彷徨悲苦的心情。艺术构思巧妙、虽重在抒情,却主要写景。以景传情语言凝练,刻画准确,格调清逸,音节和谐

3、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写潼关怀古形势的险要“如聚”——山峰聚集“如怒”——水之波涛汹涌,拟人描写手法用景色的特征,写统治阶级与老百姓是对立的,无论国家是兴还是亡,百姓都受奴役。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曲眼,借怀古,为老百姓唱出了一曲愤懑不平的悲歌。作者从兴与亡的对比中,强调人民群众与封建制度的根本对立,道出了在封建时代,劳动人民所处的被奴役地位不会根本改变的历史本质真实。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既不失古典诗词所具有的丰厚意蕴,又是有元散曲通俗生动的特色。用字警闢,造意深远,风格豪放老辣

4、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高祖指汉高祖刘邦)新奇之处:1、别开生面的主题思想。(作品撕开了最高统治者的神圣面具,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统治者的憎恶与鄙视)2、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采用第一人称,通篇以一个不识帝王的乡民眼去看,以乡民的理解力去理解,以乡民的口气去表达3、别具一格的讽刺艺术。包括漫画、夸张等手法,寓庄于谐,具有强烈的讽刺力量。

四、元代诗词及散文、小说

元代诗词及散文、小说,基本上只是继承宋代创作的成就,很少创新。仅传统的诗词出现了一些较好的作品和优秀的作家。虞集、杨载、范椁、提奚斯被称为“元诗四大家”、萨都刺的词风格豪迈;杨维祯的七古歌行追求新异,竹枝词清新通俗话;王冕的诗暴露了社会黑暗,有不少优秀作品。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咸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电话:029-33720620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文林路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