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正文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明清文学
发布时间:2017-02-25   点击数:

第七编明清文学

(一)明清小说

明清文学的重大成就是产生了一批不朽的小说名篇,包括长篇和短篇小说。

1、长篇小说又称章回小说,特点是分回标目,揭示每章主题,它是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明清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合称“中国四大古典小说”。

(1)《三国志通俗演义》,今称《三国演义》,作者罗本(约1330-约1400),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三国演义》不仅是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在我国影响最大的长篇历史小说,它生动地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和外交方面的公开与隐蔽的斗争,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腐朽,反映了人民所受的离乱之苦,结构严谨,情节曲折,塑造了许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示了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它的艺术成就使中国小说进入了新阶段,而它那些关于政治的纵横捭阖与军事的韬略计谋的描写,为不少中外政治家、军事家们所取法,影响极为深远。

(2)《水浒传》是经过长期的民间流传,元末明初时由施耐庵等在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等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北宋末年官司逼民反的历史,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行,赞颂了农民赵义的英雄们可歌可泣的斗争事迹,成功地塑了许多不朽的农民英雄形象,如宋江、李逵、鲁智深、林冲、武松等。

(3)明中叶吴承恩(约1500-约1582)的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虽主要出自作者之手,但也吸收了宋元有关唐三藏取经的传说。它叙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和唐僧师徒历经千难万险到西天取经的故事,歌颂了敢于反抗压迫、战胜困难的斗争精神,全书想象奇特,语言诙谐,闪耀着浪漫雄浑的异彩。

(4)《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6-1763,一作1764),名,字梦阮,号雪芹。其先世原为汉人,清军入关前入满州正白旗内务府籍,祖上三代世袭江宁织造,是一个轩受康熙帝赏识的贵族世家。曹雪芹少年时曾在金陵过了一段富贵豪华的生活,后来家境破败,移居北京西效,穷困潦倒。他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红楼梦》的。《红楼梦》描写一个贵族大家庭由盛而衰的的变迁,围绕这个家庭中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展现了一群青年女子的悲惨命运。它是一部全面批判当时社会的现实主义杰作,无论是典章制度、道德伦理、文化教育、宗教寺院,清空是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在书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全书结构严密,语言清新、精练,人物配置恰到好处,纵横脉络清晰贯通,体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也是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著。

《红楼梦》的版本。曹雪芹原稿原名《石头记》,以抄本形式流传,后才有刊印本。大体以乾隆五十六年(1791)或乾隆五十六年(1792)为界线,前为抄本系统,后为印本系统。

①前八十回抄本,因有脂砚斋等人的评语,又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简称脂本脂评本

②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为印本系统。程伟元曾先后两次刊行,均以高鹗的修改续补本为底本,故称“程高本”“高续本”,乾隆五十六年(1791)萃文书屋活字排印本,称“程甲本”,第二年重印本,称“程乙本”。

关于《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有功有过,功大于过

①由于有了后四十回,而使《红楼梦》成为一部结构完整,首位齐全、浑然一体的文学作品。

②他写出了全书中心事件,主要人物的悲剧结局,如黛玉之死,贾家之败等,从而保持原有矛盾的发展,基本上符合前八十回的倾向。

③有的情节描写生动精彩,如潇湘惊梦、黛玉迷性、焚诗稿、魂归离恨天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红楼梦》的悲剧世界

悲剧环境:

(1)贾府后代“一代不如一代”

(2)生活奢侈、道德沦丧

(3)家族内部重重矛盾、互相倾轧。

(4)这个家族在社会上作恶多端、为所欲为

(5)随着纲纪伦常的日渐解体,整个家族人心涣散、貌合神离

(6)下层奴隶要求自由的斗争和通知阶级内部分化出来的叛逆者的冲击。

¥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和大观园的毁灭

(1)叛逆者贾宝玉、林黛玉的理想和爱情悲剧

(2)薛宝钗的悲剧

(3)“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女儿国”的悲剧

《红楼梦》的悲剧,具有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可理喻的命运感,无论是好人坏人,叛逆者还是卫道者,全都逃不脱毁灭的命运,这样就使得《红楼梦》在悲剧的探索上,排除了任何表面的偶然考虑,意志寻求到社会的最深层。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曹雪芹才能在他的《红楼梦》中队现存制度永世长存提出了深刻怀疑,从而使《红楼梦》达到了批判现实的历史高度,赞美依稀可见的光明,这正是《红楼梦》远远高于《金瓶梅》等其他世情小说的独特成就。它是通过作品中人物形象来反映的。

贾宝玉:有理想、有追求、热爱生活。贵族阶级的叛逆者。他的叛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道德观、价值观上反映出来。他离经叛道,反对“仕途经济”

(2)在妇女观上,反对“男尊女卑”观念

(3)在爱情观上,追求真挚爱情与自主婚姻,反对封建礼教

林黛玉也是贵族阶级的叛逆者,由于寄人篱下的处境,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1)具有强烈的自尊和自强

(2)纯洁、脱俗、不趋炎附势、奸诈虚伪

(3)从不看重功名富贵,支持宝玉,反对仕途经济的思想、言行

(4)反对以“门当户对”“父母之命”为条件的封建婚姻,对具有共同的思想和情趣的爱情坚贞不渝。

《红楼梦》对传统写法的打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了现实主义,突破了我国古典小说的传统

A对现实描写的精确真实B能全面的反映社会真实

(2)赋予爱情以思想境界和深刻的社会意义,突破了“才子佳人”的格局

一般“才子佳人”的模式:一见钟情——后园约会——郎中状元——夫荣妻贵

A重知己,不讲郎才女貌,不局限于外表的吸引B重情操,不涉风流韵事

(3)表现悲剧的审美理想与审美评价,打破了“大团圆”的俗套

由中和美向悲剧美的转化

(4)塑造出“真的人物”,打破了好人全好,坏人全坏的模式

(5)《红楼梦》调动了我国诗词、散文、绘画、音乐、建筑、雕塑等一切艺术表现手段,创造出诗化的性格和诗化的意境与风格,这又是对以前叙事体小说的一个突破。作者往往将环境、人物、场面、情节等进行诗化,达到人境合一、情景交融、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给人以整体感、和谐感。

(5)明清著名的长篇小说还有《金瓶梅》、《封神演义》、《东周列国志》、《儒林外史》、《镜花缘》等。

金瓶梅,一、版本1. 万历本:今存最早的刊本是万历四十五年的《金瓶梅词话》,人称“万历本”或“词话本”。书中插有大量诗词、曲赋和韵文。这个本子及其传刻本,统称“词话本”或者“万历本”。2. 崇祯本:因其最早刊本为崇祯年间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故一般称这个本子及其传刻本为“崇祯本”,一般认为此本是词话本的批改本。3. 蒋剑人——洁本4. 张竹坡——《第一奇书——金瓶梅

二、思想内容的深刻性1. 揭露明代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描写当时从朝廷到地方大小官僚勾结恶霸豪绅,欺压盘剥人民的血腥图景。2. 写出了古老中国从封建宗法社会开始迈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艰难步伐。(西门庆是一个官僚、富商、恶霸三位一体的人,第一代商业资本家的典型)3. 展示了一个与传统的温柔敦厚大异其趣的女性世界。

三、《金瓶梅》成功地实现了六项转变,1. 从相沿加工“说话”艺人的集体创作,转变为作家个人的独立创作,《金瓶梅》成为与过去的“世代累积型”不同的第一部 “个人独创型”长篇小说。2. 从反应古老的历史题材,转变为直接反应当时的现实。3. 从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神仙鬼怪转变到以社会上的普通人物为小说的主人公。4. 由追求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转变为着力表现普通的、日常的生活真实,变传奇手法为写实的手法。5. 从夸张的、粗略的细节描写转变为细腻、逼真甚至是不避琐屑的细节描写。6. 从线性结构开始过渡到为网状结构。(便于表现丰富多彩的内容)

2、明清短篇小说可分为白话和文言两个系统。白话短篇小说以“三言”为代表,文言短篇小说以《聊斋志异》成就最高。

(1)三言二拍,明代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二拍”(《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是作者凌濛初对“三言”的模仿之作。《聊斋志异》为清代蒲松龄所撰,他借鬼怪狐仙之事隐射现实的黑暗,发泄愤世嫉俗之情,构思奇特,语言精练,想象丰富。

(2)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的一些新小说。这类白话文短篇小说,人们称之为“拟话本”。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一类。

(3)市民社会的风情画

商人成为时代的宠儿①商人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表现:a 传统观念变化:士、农、工、商变为一品官、二品客《将兴哥重会珍珠衫》《杨八老越国奇遇记》三言,《赠芝麻识破原形》《叠居奇程客得助》二拍,②从商人的命运变化看,商人的形象有了极大的突破《施润泽滩阙遇友》《卖油郎独占花魁》三言,《转运汉遇巧洞庭虎》二拍

形象:为富不仁——善良、正直、诚实

充满智慧,以智慧来获取利润而不是投机取巧

婚恋自主和女性意识的张扬

①颂扬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了解,建立在真正相爱的基础上的婚姻。

②颂扬女性为追求人格的尊严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对贪官污吏的抨击和清官的市民化。

(4)“无奇之所以为奇”(艺术成就)

将平凡的故事写的曲折工巧

①采用巧合误会的手法,使情节迷离恍惚、波澜起伏《十五贯戏言成巧祸》

②运用一些“小道具”贯穿始终,使故事既结构完整,又巧妙多变 。如《将兴哥重会珍珠衫》

③突破单线结构的模式,尝试用复线结构、板块结构和变换视角,把简单的故事写的摇曳生姿

④悲喜剧情节交互穿插,创造一种“奇趣”

细致入微的写心艺术

主义语言的通俗化,适宜普通人案头阅读

¤“姑苏抱瓮老人”见“三言”与“二拍”“卷帙浩繁,观览难周”(《今古奇观序》),故从中选取40种成《今古奇观》。后三百年中,它就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

3、明代短篇小说还有:

《剪灯新话》——瞿佑,《剪灯余话》——李昌祺,《觅灯因话》——邵景詹

(三书后人合称为“三灯丛话”)

4、清代小说

蒲松龄和《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

写作原因:寄托他的孤愤之情

作品内容:

¤最富有现实意义的,是集中揭露和批判黑暗腐败的政治,鞭挞那些无恶不作的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同情被压迫人民的痛苦遭遇,或进而歌颂被压迫者的反抗斗争的故事。《席方平》

《席方平》刻画人物性格的三个特点:

(1)以席方平所受的压迫和多重性显示其斗争的正义性,从而刻画他不畏强暴的胆略。

(2)以席方平所受刑罚的残酷性显示其斗争的艰苦性,从而刻画他刚毅顽强的精神。

(3)以席方平反抗道路的曲折性显示其斗争的彻底性,从而刻画他毫不妥协的决心。

¤对八股取士的科举制作了深入的揭露和尖锐的抨击。

(1)揭露试官们不学无术、贪赃枉法、营私舞弊、颟预无能的可耻面目。如《考弊司》《司文郎》《贾奉雉》

(2)揭露八股取士、功名利禄对封建士子灵魂的腐蚀。如:《叶生》《胡四娘》《凤仙》《镜听》

¤描写男女爱情和婚姻生活

这是作品中占篇幅最多,成就最高的一个部分。除了写人与人相爱之处,还有人与狐、人与鬼、人与仙的恋爱故事。这些故事大多讴歌真诚、纯洁的爱情和建立在基础上的美满婚姻,故事写得曲折动人,娓娓动听。如《小翠》《娇娜》《青凤》《婴宁》《小谢》等

《聊斋志异》思想内容的复杂性

(1)作者思想复杂(2)题材来源的复杂(3)创作时间太长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聊斋志异》在艺术上代表了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所已经达到和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

1)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传统的志怪小说,大抵叙述鬼神怪异之事,篇幅短小,又仅“粗陈梗概”,语言简约而显露不出文采。而唐代的传奇小说则“叙述婉转、文辞华艳”,小说的主体是人间、人事、人情、人态。而蒲松龄借用传奇的特长,来写花妖狐魅,使小说内容精彩且充实,情节离奇而生动,展现出极其迷幻曲折的色彩。

2)情节曲折,叙述井然

作者反对“硬铺直陈”,加之写的是花妖鬼怪之事,便于驰骋想象,所以许多作品情节怪异谲诡,变幻莫测,极尽腾挪跌宕之能事。同时,它们也有自身的逻辑性,合乎人情事理。

3)描写丰美,形象生动

较之以前的文言小说,作品家中了对人物环境、行动状况、心里表现等方面的描写。如《红玉》

(4)语言精练,词汇丰富,句式富于变化

(5)《聊斋志异》的馀响

《聊斋志异》一问世,就风行天下,翻刻本竞相出现,相继出现了注刻本

《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的抗衡主要变现在:

①体制上,反对《聊斋志异》在传统的志怪小说中,用“描写委曲”的笔墨,广泛反映社会生活。而是努力模仿汉晋笔记小说,“尚质黜华”,记事简要,多做议论,要求回到古代笔记小说的水平上。

②内容上不同于《聊斋志异》是通过志怪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作者孤愤,它记述见闻,是要“不乖于风教”“有益于劝惩”。

吴敬梓和《儒林外史》——对八股取士的批判

八股文:亦称“时文”、“制义”、“制艺”。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文体。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起股”至“束股”部分是正式议论部分,以“中股”为全篇重心。在这四段中,都有两股排比对偶文字,合共八股,故叫“八股文”。

《儒林外史》讲的是明代故事,但反映了清代现实,它是明清之际批判八股取士制的进步社会思潮的组成部分。它因小说的形式,将这个批判的历史课题与哲学思想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作品批判八股取士,是以功名利禄为轴心,以各类型士大夫的“文行出处”为切入口展开的。

①揭露客场的腐败②揭露官场的黑暗

③揭露程朱理学的罪恶④揭露八股取士如何蛊惑人心、扭曲人性、摧残人才

《儒林外史》的理想成分:

《儒林外史》的理想成分,表现在“辞却功名富贵”的理想人物身上。这些理想人物,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类是具有民主思想的离经叛逆者。如王冕、杜少卿;

一类是具有儒家正统思想的贤人君子,如迟衡山;

一类是自食其力的“奇士”,多是市井小民。如鲍文清、沈琼枝等。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①严肃的写实与“公心讽世”相结合;

②喜剧因素与悲剧因素相结合

③合理的夸张与冷静和解剖相结合

④善于抓住言论与行动、外表与内心、现象与本质等喜剧性的矛盾通过对比,让人物处于自相矛盾、自我暴露的地位。

《儒林外史》的结构:

《儒林外史》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而是通过故事的传递,人物的相互衔接,较大场面的组织,前后呼应等艺术手段,使全书连缀结合,从而构成一个艺术整体。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论及“全书无主干,仅趋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宾俱起,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二)明清戏剧

1、明代戏剧的繁荣

明代戏剧品种纷繁,有杂剧和传奇。特点:(1)作家作品多,(2)题材变化多,(3)戏曲创作显示出明代风格

①产生接近专业化的剧作家,②剧本采用戏剧合集的形式,③南北戏相互融合。

2、明代杂剧

(1)可分为三个时期:

初期(1368——1487),作家:一是由元入明者一部分是明初成长的作家:朱权《太和正音谱》

中期(1487——1572),中期成就最高、影响更大的戏剧家是徐渭。《四声猿》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淮才蓝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

“以奇立骨”:才华、性格、遭遇;

王骥德《曲律》称《四声猿》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

思想内容上,打破了封建统治思想的束缚,洋溢着狂傲的反抗思想;

题材音律上有不少创新:

①写成最早的一部杂剧合集,②徐渭是大量写作短剧的第一个作家,从此短剧大为盛行

③首开以南曲写杂剧的先例

后期(1572——1644)

写南杂剧的有:徐复祚《一文钱》陈与郊《昭君出塞》

写北杂剧的有:孟称舜《英雄成败》王衡《郁轮袍》

南北曲兼写的有:叶宪祖《易水寒》《四艳记》

(2)明杂剧体质上的变化:

(1)结构上,不遵守四折一楔子,体制自由多样,出现了很多短剧。

(2)音乐上可南可北,南北兼用。有南、北杂剧

(3)演唱形式灵活自由。可多人唱、连唱、轮唱

明杂剧体制变化的特点是传奇化。

3、以戏曲理论著名于世的:

(1)吕天成《曲品》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戏曲批评专著。

(2)王骥德《曲律》我国第一部全面论述南北曲源流宫调、作曲和唱曲方法,兼及剧本结构情节、宾白、科诨等方面的理论著作。

(3)朱权《太和清音谱》。

4、明代传奇

传奇三变:①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也有传奇一类。②元末明初,将元杂剧称为传奇。③明清以来,指称除杂剧以外以南戏为主谱成的明清中长篇戏剧。明代传奇实际上就是南戏的改成。

明朝建立后,杂剧继续衰落,南戏则仍在发展,到成化年间,演变成传奇。万历以后,形成了中国戏曲史上又一个高峰,涌现了大批作家和优秀作品,此时南戏的四大声腔(昆腔、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都已成熟,尤其是昆腔传奇跃为全国性的大剧种,产生了汤显祖这样伟大的剧作家。
(1)初期创作极为萧条

(2)中期发生转变,转变的标志是出现三大传奇

①李开先的《宝剑记》这是一部根据小说《水浒传》改编而成的戏曲

②王世贞的《鸣凤记》是古代戏曲第一部描写现实重大政治事件的时事剧

③梁辰鱼的《浣纱记》是第一部用昆腔曲调写作的剧本,对昆曲的发展和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

(3)明代后期是传奇创作最为繁荣的时期

繁荣的标志:一是大批剧作家涌现,二是戏曲创作流派的正是形成和相互竞争。

①吴江派:明代后期,沈璟曲学的影响逐渐扩大,于是在沈璟的周围形成了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成熟的戏曲流派,因为沈璟是吴江人,后人称之为“吴江派”。

吴江派作家共创作传奇作品约115种,现有37种改编当代传奇作品20种,现存14中,可谓洋洋大观。作品大多以伦理教化或惩劝世风为主旨,一般严守格律,曲词本色,便于上场演出,构成吴江派戏曲的基本特色。

②临川派:或称玉茗堂派。代表人物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追随仿效汤显祖风格的被称为临川派。代表作家有吴炳、孟称舜、阮大铖等人。但他们大多只集成了汤显祖重文采、重才情、不受形式、格律束缚的特点,往往忽略了他重视立意,以情反理的倾向。

③临川派与吴江派之争主要表现在:

A 思想观念上的分歧:临川派主张“以情格理”的至情论,反对封建的理学思想和孔教观念,而吴江派则相反。

B 对曲律的看法不同。吴江派主张“合律依腔”,而临川派主张内容重于曲律。

C 重文采还是重本色的不同。吴江派主张本色,临川派注重文采。

④汤、沈戏曲观念的评价

就明后期曲坛的诗集情况来看,沈璟致力于扶衰救弊,汤显祖瞩目于振聋发聩。二人的文化品位仍有高低之别:沈璟“合律依腔”的努力对文词派拨乱反正,有利于戏曲艺术在艺术形式方面完善和规范;而汤显祖“意趣神色”的革新,对传统观念横冲直撞,则有利于戏曲艺术在艺术精神方面的充实和激扬。后者无疑具有更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4)汤显祖

生平和思想

①政治思想:政治、廉洁、颇多善政

②哲学思想:接受王学左派的影响,反对程朱理学,追求个性解放

③文学思想:反对复古思潮,提倡“自然灵气”,重视细想内容,注意辞藻华丽

《牡丹亭》的思想内容

临川四梦中成就最高的是《牡丹亭》,王思任在《牡丹亭序》中说:“若士自谓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亭》”

剧本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做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达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

意义:

a 猛烈冲击了封建礼教和程朱理学

b 反映了青年妇女的苦闷,唤醒了青年女子的青春理想

人物形象

①杜丽娘是剧中的主角,是一个热爱生活、追求自由、勇于反抗的妇女形象。杜丽娘全靠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在探索一条通向自由解放的人生道路。这就是这个形象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②杜丽娘文学形象的本质特征:追求爱情、坚持理想、生死以之、敢于斗争

a 青春的觉醒和对爱情的期待

b 对理想生活和爱情自由的执着、热烈的追求

艺术特色

①把握浪漫手法,引入传奇创作

(1)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2)艺术构思富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

(3)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

②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

(1)采用抒情诗的手法,倾泻人物的感情

(2)真有奇巧、陡峭、尖新、纤细的语言风格

5、清初剧坛

清初剧坛,承晚明戏剧高度繁荣。

(1)李玉《清忠谱》的思想意义:

剧本反映了明末尖锐的反阉党斗争,刻画了周顺昌刚直耿介、坚强不屈的性格,歌颂了颜佩韦等正义纯朴的市民群众,以及他们英勇斗争的从容就义的高贵品质,对罪恶滔天的阉党表示了莫大的愤慨,从而写出了广大人民对清正廉明的政治的追求和希望。

《清忠谱》的人物形象

周顺昌是剧本着力刻画的清官、忠臣形象,即具有“清忠”的特点(题目的缘由)。“忠”是从他与魏阉的斗争来表现的。斗争中,他耿介刚烈,至死不屈,一个铁骨铮铮的形象跃然纸上。“清”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他生活简朴廉洁,不讲排场,不摆阔气,清廉正是他做忠臣的先决条件。

《清忠谱》的艺术特色:

①善于利用有限的舞台以表现广阔的群众斗争,善于把群众与个人、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明写与暗写、前台与后台很好的结合起来。

②主图突出,线索分明。整部戏紧紧围绕周顺昌和苏州人民与阉党的斗争,繁而不乱,叙述井井有条。

③语言简朴,不假文饰而又富有个性。

(2)苏州派的特点:

①大多为平民专业作家,戏曲创作的数量与质量在中国戏曲史上当属一流。据不完全统计,苏州剧派有名目可知的作品约有160中,全本保存下来的有60多种。

②个人与群体共同合作。这种以发挥个人智慧为主,兼取其他同仁之长的成功道路是苏州剧派得以维系发展,在中国戏曲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原因。

③作品多写政治题材。如李玉的《清忠谱》,一批作品,从多角度体现苏州平民最佳群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战斗精神。体现动荡时代涌动与剧作家心中的焦虑。

④市民形象颇具光彩。作家多数从市民视角展现他们的新生活、新思想,故在中国戏曲人物画廊中给人以新的景观。

⑤戏剧结构集中,场面生动。

(3)李渔的戏剧创作及理论

李渔,他既是我国古代集大成的戏曲理论大家,又是清初颇有特色的戏曲作家。

①戏曲创作:

《笠翁十种曲》,是个剧有一个共同点:全是演婚恋故事,这反映了他的戏剧观念,“十部传奇九相思”,戏曲主要是演男女情事的,也反映出晚期以来商情的思想,赞成爱情婚姻自主,反对父母包办儿女婚事,特别欣赏对情的执着。

李渔是我国戏剧史上第一个专门从事并大量写作浪漫喜剧的作家。

十种传奇都以皆大欢喜的大团圆为结局,虽然他没有做出堪称杰出的作品,甚至表现出媚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咸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电话:029-33720620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文林路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