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一档“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横空出世,掀起一场收视狂潮。这些优美的诗词穿越时空而来,唤醒人们对古典诗词的记忆,选手与专家吟咏间,文化默契的共鸣激荡在每位中华儿女胸中。
诗词大会火爆网络引发热议
展现诗词之美、分享诗词之趣,《中国诗词大会》用古典情怀塑造现代综艺,以创新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获得了满堂彩。
据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平台统计数据显示,第二季诗词大会的热搜次数远超同时段偶像剧和娱乐节目,热播之时,热搜榜前五名全是《中国诗词大会》的相关信息。
腹有诗书气自华。出口成章的评委康震和郦波教授,化身学霸女神的董卿都吸引了大量的人气。其中最刷屏的就要属冠军武亦姝。这位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16岁高中女生,作为年纪最小的擂主,以令人震惊的诗词储备罕见高分攻擂、以超越同龄人的沉稳从容的气质而“吸粉”无数。
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评价她:“诗歌的真善美是渗透到她心里去的。武亦姝的谦逊不是装出来的,而是有诗意在她心中,她站在那里气定神闲的样子,诗意就出来了。”
一条点赞破万的微博评论说,“武亦姝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名叫梧桐叶的网友在武亦姝夺冠的微博下戏称武亦姝“是别人家孩子的典型,千万不能让我爸妈看到像她这样的孩子”。也有网友评论道:“在这个看脸的网红时代里,武亦姝的火就如一股清流,传递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美。美不是靠外表而源自内心。”
“我们全班同学都在看,连老师都在看,老师还推荐我们看,我要是不看跟小伙伴在一起讨论都没话题聊。”五年级的多多正在给记者讲《中国诗词大会》在他们学校的火爆程度。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一档文化节目凭什么能赶超时下热门电视剧、综艺节目甚至占据新闻头条呢?
记者采访了几位市民,发现虽然年龄与受教育程度不同,但对于诗词的喜爱,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却是一致的。
一位大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说:“我看诗词大会,是希望以后去旅游看见夕阳西下的美景时,我会想到‘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而不是词穷的只说一句‘看,太美了’!”
“我不仅看,还建议学生看!今年《诗词大会》出现的题目都是初高中学的诗词,所以我建议学生在课余时间看看《诗词大会》,既缓解了学习压力又能学到不少知识。”在初中任语文老师的孟老师这样回答记者,“虽然平常的学生不能像武亦姝一样做到熟读2000多首诗词,但是我们能做到日常积累把书本要求的诗词熟读熟记也是够用的。”
“现在央视播《诗词大会》,平时喜欢看综艺节目的孩子们也跟着看了,比我还起劲呢。”宋奶奶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
“中国诗词,是沉淀在每一位中华儿女血脉里的文化基因。”渭南师范学院研究诗词的王教授认为,“从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唐诗宋词,到明清诗词、近现代诗词,它是我们传承不变的文化,这种文化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烙印终归会显现出它的力量。每个人在内心都会对中华文化有独特的认识。”
亟待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诗词热的回归反映出国人对传统文化回归的渴望与需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1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希望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意见》明确提出了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
在陕西,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已成为社会的共识。西安、宝鸡、咸阳、延安等地市陆续举办中小学生汉字听写大赛,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提高中小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西工大启迪中学将校园作为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在校园“天井”中精心布置了主题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文化长廊,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咸阳渭城区道北小学通过学校、部门、班级、家长四位一体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网络,让学生认知理解并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学习和传承优秀文化。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入推广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中。
但与群众对传统文化回归的需求和渴望相比,传统文化发展和推进的步子还是有些过慢。
采访中很多群众表示,当今小学生受生活环境影响,缺少对传统文化的生活体味。孩子们对变形金刚、汽车人等外来文化知之甚详,而对中国本身一些文化故事却鲜有所闻,这更进一步说明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受访者表示:文化不应仅停留在书本中,而是应当存在于真实的生活和人们的一言一行中,要更好地体味文化内蕴,就必须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如何借鉴、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将成为教育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转自陕西日报)